清真寺

奧斯曼帝國為東南歐帶來了新的秩序、新的行政制度以及新的宗教。然而,它並未完全抹去舊有的社會關係與制度,而是部分接納並加以改造,使其融入自己的國家體制之中。這種融合孕育出了一種新的文明與文化圈,至今仍在多數巴爾幹社會中可見,被稱為「奧斯曼文化遺產」。

在中世紀時期,奧斯曼帝國對東南歐的擴張勢不可擋。這個崛起中的帝國帶來了不同的秩序、統治與宗教——伊斯蘭教。隨著這一新宗教的到來,伊斯蘭禮拜場所與清真寺開始出現,不過一些東正教修道院依然倖存下來。

清真寺是伊斯蘭教的禮拜場所,也是整個聚落或其一部分(稱為「mahalle」)的中心。幾乎所有的清真寺都有高聳纖細的尖塔(宣禮塔),用以召喚信徒祈禱。第一座清真寺於公元7世紀在阿拉伯半島建成。到了奧斯曼時期,這些神聖場所的形式已趨於成熟。奧斯曼帝國在歐洲部分的清真寺,結合了土耳其塞爾柱與拜占庭建築風格。由於穆斯林人口比例相對較低,塞爾維亞境內並未興建宏偉壯麗的清真寺。

體驗

造訪塞爾維亞的清真寺,如新帕扎爾的伊薩貝伊清真寺、尼什的阿拉札清真寺,以及貝爾格勒的拜拉克利清真寺,能讓人感受到此地豐富的歷史與靈性。每一座清真寺都訴說著奧斯曼時期生活的獨特故事。

今日遺存的清真寺見證了塞爾維亞歷史的動盪,也成為其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貝爾格萊德巴伊拉克利清真寺(17世紀)

這座蘇丹蘇萊曼二世捐建的清真寺得名於”升旗儀式”——昔日用以標誌城內所有清真寺開始禮拜的信號。土耳其人撤離後,該寺經重建,現為穆斯林信徒唯一的禮拜場所。

萊萊克清真寺(15-16世紀)

作為新帕扎爾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其名稱源自”萊萊克”(白鸛)傳說——穆斯林視這種鳥為聖鳥。庭院內建有兼具教育與經濟功能的綜合建築群。

新帕扎爾阿爾圖恩·阿萊姆清真寺(16世紀)

這座奧斯曼早期建築的瑰寶坐落於昔日通往伊斯坦布爾的帝國大道旁,以精妙絕倫的設計躋身最美伊斯蘭建築之列。

蘇丹瓦利德清真寺(19世紀)

這座位於塞尼察的宏偉建築曾是奧斯曼帝國在歐洲最西端的帝國清真寺,象徵著昔日權力。如今作為塞尼察的地標,它成為塞爾維亞境內唯一保存完好的帝國清真寺,向所有遊客開放。

故事

全部
热门排行
推荐
传统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